首页>中图70周年专题>我的中图>我在数字发展中心这几年
我的中图 国际书店及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初创时期的人和事/魏龙泉 中国文化的绚丽之旅/许建刚 中图香港业务发展历程/汪爱云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坚定中图职业生涯/张伟 文化交流是中图总公司发展的关键/刘丽霞 我的驻外生涯/王凤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外服拼搏精神永流传/吴乃甦 回忆在美分的时光/胡兆俊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史话/张延华 我的会展情怀/汪芳 红红火火发报纸 欢欢喜喜庆回归/邓庆堂 回首三十年 我与中图共成长/兰静 韶华绽放的几个难忘瞬间/吴健蓉 在会展奋斗的日子里/李悦 风雨七十年/郗斯伟 从世图到中图/赵大新 我在数字发展中心这几年/白琳 新时代 新发行 新使命 新担当/李昂 改革开放四十载 风雨同行三十年/陈宇 “新阅读”诞生记/陈庆一 按需印刷 岂止于印/郭建红 巍巍华诞 国盛司强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鹿鸣 从进出口业务到丁香出版社/任蕾 中图情缘/武宏才 亲历中图大连公司发展23年/杨卫华 砥砺奋进的六年/詹雪美 中图之树又添“新枝”/张璐 我与中图四十年/杜士荣 中图教材业务20年随想/杜晓杰 Journey of Beijing Book/Donna Jacik 亦师亦友亦伙伴/樊合成 共和国与我们同在/孙国栋 70年,我们正年轻/崔晓峥

我在数字发展中心这几年

白琳

时间如水,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流走。从2000年加入中图,我在公司已经工作快20年了。其中,在数字发展中心的经历最让我难忘,在这里,我见证了中图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进程,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人生的历练。

2016年3月,我从报刊进口中心转到公司数字化转型与市场开拓的最前沿—数字发展中心,负责统筹数字内容的编辑整理和数字产品的研发策划。这是从内容端到销售端的中间环节,也是内容深加工、再生产的关键环节,让我牵头,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三年多来,我和中心团队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一起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回首往昔,那些挥汗逐梦的时光让人难以忘怀。

镜头一:并肩偕行——共同策划"一带一路"数字文库

2017年,我与同事一道策划了"一带一路"数字文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响应,市场上对相关文献的需求也迅速升温。顺应这样的趋势,为快速抢占先机,我与策划团队一起着手设计"一带一路"数字文库。在超过100万册的海量内容中,我们要在深入研究倡议内涵、战略部署、相关政策、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遴选出符合主题的书目,然后按学科和细分专题进一步分类和归纳。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一个涵盖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1个语种、3万余种各类原版文献的大型专业文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历史、科技等各领域,大量国内稀缺的书目被收录入库。文库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订单随之而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同步申报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为"一带一路"资源的进一步聚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一带一路"数字文库已经成为中图有突出竞争力的一个特色产品。

镜头二:展示成果——积极筹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中图的年度大事,也是中心的重要工作事项,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下旬都是我们最忙碌的阶段。为筹备2017年第24届博览会,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中心成立了若干个项目小组。我隶属于专项活动组,主要职责是各项论坛、发布活动的相关筹备,具体任务包括会议议程的统筹安排、专家演讲稿的收集整理、新闻稿的撰写和审核等。那一年是公司转型的关键年份,多个重大项目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中心承揽了"中国快讯"启航—中国报刊走进"一带一路"发布、中国图书"走出去"联合签约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易阅通"海外推广平台发布等一系列活动。

中心的每位员工都参与到博览会的筹备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为常态。筹备过程中,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几乎所有文稿都数易其稿,活动方案几经修订。但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各项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中图数字化转型成果的成功展示,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了中图的影响力。

镜头三:转型升级——全身心投入"易阅通"平台建设

中图在创立"易阅通"之初,就鲜明地提出了"本地化存储"的理念,即坚持将内容资源都存储在我们自己的服务平台上,从根本上保障数字资源的内容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和使用安全。2018年,公司光荣地成为继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之后,第四个国家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节点。

"易阅通"是中图自主研发的大型数字资源管理和交易平台,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点。2016年,我初到数字发展中心时,"易阅通"平台正在四期建设开发中,还存在响应速度慢等不足,影响了平台的推广。此后,中心成立跨部门的技术开发和内容聚合小组,大家针对专项课题,深入分析问题,寻找关键症结,进行集中攻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易阅通"五期升级版平台于2019年成功推出,开启了平台智能服务的新篇章。平台资源也再创新高,截至目前,"易阅通"已聚合了中外书刊资源200余万册/期、有声书13.4万集,涉及100个语种,涵盖550多家国内出版机构和72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个出版品牌。这其中,不仅包括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的优质资源,也涵盖了会议录、画册、年鉴等更多出版物类型,还包括国内稀缺的"中国学"研究专著等图书品类,学术优势更加凸显,同质化现象逐步消除。在海量内容的基础上,还策划完成了220多个学科产品、专题产品以及大型文库,建立起了完备的产品体系。

依托"易阅通"平台,公司还成功开发了一系列云图书馆项目,为国防、社区和乡村等不同领域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开发了中图教育平台以及易阅客3.0、"中国快讯"等"易阅通"关联平台和产品,形成平台集群,延伸了服务,并为持续升级积蓄了力量。

平台优化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为了获取优质内容,中心员工常年出差在外,进行艰苦的谈判。有的员工对子女升学也无暇顾及,有的员工临产前一周还在处理业务,大家的爱中图之情令人感动!

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优质的产品、优秀的团队以及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中图数字化之路越走越宽。

镜头四:讲述中国故事——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为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聆听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公司倾注极大心血建设中国电子书库。

由于海外市场有着不同于国内的需求指向和技术环境,不可控因素多,因此中国电子书库的打造,其复杂程度远超常规的国内项目。我们从书库的书目遴选做起,对具有海外市场授权的电子书进行精细化整理,从中精选出26万多种电子书,再进一步划分为中国学术电子书库、"中国主题"电子书库、中国法律电子书库、中国文学电子书库、中国历史电子书库、中国艺术电子书库、民国文库、中国地方史志库8个子库。这些子库既是海外受众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易阅通"中文图书的优势领域,项目在建设中就吸引了众多海外大学图书馆的学者和专业人士的热切关注。书库一期优选2000种学术类电子书,将按每月200种规模递增,从而形成规范化、多领域、高水准的中图学术资源文库。

其他业务环节也对书库建设给予通力配合和充分支持。内容部聚合更多更好的资源,不间断地供书,积极保持书库的资源规模;数据部开展书目数据的标准化加工,确保元数据完整和可解析;技术部实施海外云部署,保证数据及时、高速地传输。数字图书具有天然落地、直达终端读者的优势,避免了物流环节的阻滞,中国电子书库因此成为"走出去"的关键平台。自推出以来,已先后有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平台图书。截至目前,书库图书规模已扩展至40万种。

镜头五:创新阅读——"易阅通强国版"全新上线

2018年,中宣部发出建设学习强国平台的号召,各图书公司纷纷提出加入计划,中图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优势和过硬的平台技术成功入选。"易阅通强国版"的建设时间紧、要求高,必须确保按时上线、稳定访问、万无一失。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中心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内容小组、技术小组,分别负责重点党建类内容资源的遴选和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经反复研讨,书目遴选范围最终确定为重点项目图书、党建论坛论文集、重点学者专著、党员必读书目、党员学习读本和先进党员事迹,并最终优中选优确定了2000种图书,充分体现了"易阅通"在党的建设类资源方面的专业化程度。为确保按时上线和稳定访问,技术组在及时保量上传全文文档数据的同时,还制定了每日常规测试的制度并坚持至今。

目前,"易阅通强国版"已运行一年,各项数据平稳,用户访问量不断上升,成为内容权威、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广受欢迎的优质文化平台的典范。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访问学习强国平台继而关注"易阅通",从而达到了引流用户的目的。

面对数字化的挑战,中图选择转型发展。在中图发展史上,这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在数字发展中心的所见所闻所历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传统书报刊进口商一路走来,我们坚持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易阅通"从量的积累走向了质的飞跃。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创新攻坚,继续推出移动版并进军新阅读市场,让"易阅通"从学术走向大众,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字中图"之路就在每个中图人的脚下,面向数字未来,让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系中图公司数字发展中心副主编)

上篇:从世图到中图/赵大新 下篇:新时代 新发行 新使命 新担当/李昂/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