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图70周年专题>我的中图>我的会展情怀
我的中图 国际书店及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初创时期的人和事/魏龙泉 中国文化的绚丽之旅/许建刚 中图香港业务发展历程/汪爱云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坚定中图职业生涯/张伟 文化交流是中图总公司发展的关键/刘丽霞 我的驻外生涯/王凤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外服拼搏精神永流传/吴乃甦 回忆在美分的时光/胡兆俊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史话/张延华 我的会展情怀/汪芳 红红火火发报纸 欢欢喜喜庆回归/邓庆堂 回首三十年 我与中图共成长/兰静 韶华绽放的几个难忘瞬间/吴健蓉 在会展奋斗的日子里/李悦 风雨七十年/郗斯伟 从世图到中图/赵大新 我在数字发展中心这几年/白琳 新时代 新发行 新使命 新担当/李昂 改革开放四十载 风雨同行三十年/陈宇 “新阅读”诞生记/陈庆一 按需印刷 岂止于印/郭建红 巍巍华诞 国盛司强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鹿鸣 从进出口业务到丁香出版社/任蕾 中图情缘/武宏才 亲历中图大连公司发展23年/杨卫华 砥砺奋进的六年/詹雪美 中图之树又添“新枝”/张璐 我与中图四十年/杜士荣 中图教材业务20年随想/杜晓杰 Journey of Beijing Book/Donna Jacik 亦师亦友亦伙伴/樊合成 共和国与我们同在/孙国栋 70年,我们正年轻/崔晓峥

我的会展情怀

汪芳

我与中图结缘甚早。小时候家住朝阳门,我常到附近的九爷府大院(中图公司旧址)玩儿。没想到若干年后,我居然来到这个单位并从事会展工作。一晃眼,几十年过去,现在回想,当真是"情根深种""情怀满满"。

入职会展,奠定初心

1995年,经当时的总经理批准,我从工作了12年的报刊部调到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办公室,主要负责BIBF国内招展工作。这时的博览会办公室只有12人,部门主任是薄国华。部门设有国内科、国外科、展出科,国内科员工有科长刘丽霞、资深的张延华老师(老张)、于明和我。

博览会招展是当时中图公司的一项新业务,非常富有挑战性。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虚心向前辈学习、请教,很快进入角色。当时,BIBF下发的招展通知、展会材料的信封都是手工抄写的,为了争取时间,我和同事经常加班抄写信封,还比赛谁写得又快又好。当然,这头筹非颇有才华的老张莫属。我之所以能够练就一手比较漂亮的钢笔字,与那时经常抄写信封和模仿老张的字有很大关系。

工作细碎而繁忙,但学习成长历练的机会很多。记得有一次,编写《会刊》需要出版社的内容简介,但多次联系客户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我有些急躁。该截稿了,我想少一家也无所谓,于是就想放弃继续联系。老张知道后非常耐心地跟我说:"少一家信息看起来是小事,但是换位思考,对于客户来说却是大事。《会刊》是咱们会展的工具书,是出版单位难得的宣传自己的机会,所以一家信息都不能少。干咱们这种工作,就要耐心和细心,不能心急!"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使出全身解数、想尽办法与对方取得了联系,终于圆满完成了《会刊》组稿工作。之后,老张经常把他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尤其是那句"要记住客户是我们的上帝,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展会工作才能蓬勃发展",我始终牢记于心,并贯彻于工作始终。

从1996年第六届起,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提高了办展规格,我开始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全面参与BIBF整个流程。随着对工作的了解和深入,我对BIBF愈加喜欢和热爱,特别是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让我敬畏和仰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要做好这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策划活动,提升能力

BIBF不断发展壮大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开展,它丰富了展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展会的活动规格,使国际出版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6年,由国家版权局主办、中图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版权贸易研修班"在北京皇苑大酒店隆重召开,参会人员达300多人。作为参与者之一,我主要负责会议的招展以及会务工作。会议效果很好,为普及和推广出版业版权知识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此后,研修班又更名为"BIBF北京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20届,为出版单位培养了大批版权经理人,使BIBF版权贸易成交量逐年递增,特别是版权输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后来,BIBF又创办了"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现在更名为"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已成为BIBF的品牌活动之一。

展商文化活动的发起者和引领者是商务印书馆的张稷女士。张稷当时是负责版署所属成员单位参展的牵头人和策展人,她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经常提一些合理的建议。2000年,在她的策划和组织下,BIBF出现首个国内特装展台,新闻出版署直属单位的展台设计方案还破天荒地登在了《中华读书报》的报眼位置;商务印书馆在BIBF率先举办了一场《牛津高阶英汉辞典》推广活动,在展馆门口设置了巨型广告。此后,业界纷纷仿效和学习,BIBF文化活动和特装展台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提振了BIBF的整体氛围和人气,进一步坚定了国外出版商对中国出版繁荣发展的信心。

张稷极强的工作策划力和执行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使我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在2001年BIBF期间,我帮助一家从事编织行业的民营企业策划了一场"走秀"活动,现场火爆异常,效果非常好,不仅使他们的书得到宣传和推广,也使其手工编织的成品打开了销路,为此他们非常感激我的创意和策划。

走向国际,拥抱世界

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我见证了BIBF33年的成长足迹,起初12人的博览办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7人的庞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展会从起初的两年一届逐步发展成一年一届,从规模到内容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期间部门人员流动很大,但我依然在我热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挥洒热血和汗水。

从1999年起,我先后参与、独立组展和带团参加过20多个国家的书展,其中有14个项目是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从欧洲到拉丁美洲等地的书展,从立项、招展、报批、送签到带团,每次活动我都能一竿子扎到底,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与业界同仁结下深厚友谊,保证了每个团组的持续扩大,为国家赢得了声誉,为企业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也是我在海外书展参展期间推荐给阿尔巴尼亚一家书商,因此成功输入阿尔巴尼亚的。

中国主宾国活动的组团招展以及带团组织工作,由于是大兵团作战,工作难度系数非常高。2010年的希腊萨洛尼卡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我们因冰岛"火山灰"团员出发受阻,上海登机时出现团队不能同程乘坐一个航班的情况,在慕尼黑机场又遇到机场关闭,我都排除万难、随机应变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团组顺利参展。

2011年的埃及开罗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我们遇到了埃及动乱,在情况紧急时刻,我发扬了"舍我其谁"的精神,成为团队的主心骨。在撤离开罗回国时,机场混乱不堪,我们硬是靠着团队的默契配合,避免了一场"货从天降"的灾难乘客们为赶飞机,从我们头顶上传递箱子,其中一个又大又沉的箱子眼看就要砸向我们,说时迟那时快,我大喊一声"接住"的同时和团员们同时伸出双臂把箱子托住了!如果没有这种默契的配合,将会是怎样的结果?至今想起来我都不寒而栗……

2015年起,我有幸先后参与了中非、中埃、中伊、中韩、中拉媒体峰会的会务组织和带团工作。规格高、任务重、时间紧,国家之所以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做,说明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和胜仗的队伍!能参与其中,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会议前期,我主要负责所有中外参会人员机票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工作,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中非媒体领袖峰会"有47个国家120家媒体负责人参会,非洲国家的人名冗长,国家、人员、身份、航班信息、在哪里转机等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由于时差的原因,我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最长连续工作时间达到36个小时,极大地挑战了我的工作耐力和工作极限。2016年在智利举办的"中拉媒体领袖峰会",是我参与的规格最高的媒体峰会。我在开幕式现场亲自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创中拉媒体合作新局面》的致辞,习近平总书记亲和的笑容和平和的、带有磁性的语调至今在我脑海中回荡……

带团参加媒体峰会的另一个收获,就是与18家央媒的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加深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横向交流,从而促成了与中图的业务合作、加大了中图组展的宣传力度。

发挥余热,续写辉煌

在中图从事会展工作20余年,带团出访20多个国家、60余次,国际会展上留下了我深深的足迹,我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为中图赢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执着、诚信、严谨、专业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赢得了出版界人士、媒体界人士、中宣部、外交部、我国驻外使领馆、国际出版友人的赞誉和认可,他们为我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为我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2016年,原本该从职场谢幕的我,又继续为中图发挥余热。除了参与欧洲和主宾国的组团和带团参展外,我主要承担了拉美国家的组团参展工作。三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20多次带团出访古巴、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尔、智利、意大利、法国、希腊等国家的书展。穿梭于南美与欧洲之间,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不但克服了时差的困扰,还承受住了长途飞行的旅途劳累,带领团组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书展任务。

2019年3月,我带团参加巴黎图书沙龙。本届书展适逢中法建交55周年,我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策划了一场"相会在巴黎—中法出版合作的机会与前景"研讨会,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欧洲时报等中外媒体的深度报道和赞誉。代表团团长、江西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朱卫东说:"中图公司组织书展能力强,特别是项目经理专业、敬业、担当、奉献,展会期间各项组织工作安排得当、忙而不乱、有序推进,而且研讨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效果超出预期,其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借鉴。这次的法国之行是我历次出国最美好的记忆,您的风趣、幽默、热情、敬业、责任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风度、有温度、有力度,令人记忆深刻。"

我是一个有理想情怀的人,特别是在这个怀疑一切的时代仍然抱有信仰的人!我把职业视为事业,能为国家新闻出版"走出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由衷的骄傲!能为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很庆幸我与中图结缘、与会展携行,并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成长进步。愿中图会展前路光明,愿中华文化永远璀璨繁荣。

(作者系中图公司国际会展中心退休员工)

上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史话/张延华 下篇:红红火火发报纸 欢欢喜喜庆回归/邓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