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图70周年专题>我与中图>大洋两岸架书桥
我与中图 “国家级”与“国字号”的相遇/陈力 真诚的合作 可靠的伙伴/袁海波 与中图结缘的40年/朱强 堪称24小时的中图服务/余彤昭 大洋两岸架书桥/郑力人 我与中图的故事/崔晓莹 经历20年的合作,期待更多个20年/李联合 My Story With CNPIEC 命运的ISSN/方理华 东方书店与中图公司/秋野克幸 与中图一起“数字化”“国际化”/鲁东明 从书展伙伴到“编外员工”/刘震云

大洋两岸架书桥

郑力人

今年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图)成立70周年,借此我想讲述我的中图故事。

我是20世纪80年代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当时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不多,偶聚一起,大家常感叹学校图书馆里的中文藏书港台出版的多、大陆出版的甚少。因为我的专业是东南亚地区研究,康大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康大图书馆便委托我编辑“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藏关于东南亚的中文书籍目录”(Chinese Imprints on Southeast Asia in the John M. Echols Collecti-on, Kroch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结果在3000余条书目中,大陆出版的不足十分之一,其余都是港台或东南亚地区出版的。当时中美建交不久,美国馆藏的中国大陆书籍匮缺也因之使然。康奈尔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居于世界前列,而中国的南洋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也是国际关系和中外关系中的强项,由于研究需要,我不得不请亲朋好友从国内代购邮寄相关的中文书籍,或个人回国时采购,既不及时也不方便。

毕业后,我到俄亥俄大学工作,应华美图书馆协会中西部分会的邀稿,对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做了一项调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出版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发展的新趋势”(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for Chin-ese Studies:Current Trends)的文章。文章中,我对中国出版业的突飞猛进印象深刻。1979年,中国仅有105家出版社,当年出版图书17000种;到了2000年,出版社增至562家,出版图书143376种,增幅惊人。然而,丰富的书源是需要畅通的渠道才能进入北美图书馆的,这就需要中国出版业和图书公司与北美图书馆的共同努力。现在,中美在图书交流方面的携手合作产生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北美东亚图书馆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北美高校图书馆共购进中文图书86480种、132978册,极大地推动了北美高校关于中国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搭建大洋两岸图书交流的桥梁中,中图公司的卓绝贡献值得大书一笔,我以亲身经历和体会做个历史见证。

我与中图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我还在俄亥俄大学负责海外华人文献研究中心时。由于中心收集的文献范围在东南亚、北美、欧洲,重点是关于海外华人的资料,因此我与中图公司当时交集不多。然而,2006年在旧金山举办的亚洲学会会议上,我偶遇了中图负责北美业务的张颖。一个礼节性的寒暄,一场简短的交谈,一次友好的握手告别,未料不久张颖就从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市,百里迢迢来到雅典城,访问了我们图书馆。她实地参观了我们的馆藏,具体了解我们中心的需求,认真做了笔记,提出了建议,而当时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还不曾向中图买过任何一本书呢。张颖身上体现的正是中图员工兢兢业业、不避劳苦、精耕细耘、矢志将中文书籍的发行网络延伸到每一个北美亚洲图书馆的开拓精神。张颖去世后,北美的中文图书馆馆员深深怀念她,为纪念她的真诚服务,大家专门集资为她设立了一个基金。

离开俄亥俄大学后,我重返母校康奈尔大学,负责东亚图书馆。新的工作伙伴是中图公司的兰静和李怡,她们的特点是将工作做到极其细致,将合作推向日臻完美。康奈尔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30余位教授对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法律、国际关系等20多个学科进行教学和研究,需求广泛且各异,配书不易。但多年以来,兰静和李怡已把握了我们图书馆的需求脉络,发来的书单与我们的期待榫卯相契。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不仅提供中图的书目,也提供关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统计数字以及其他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整个中国出版业的态势,据此分析了我馆库藏的优势、潜力以及短缺,从而规划下一步购书的方向和重点。与兰静和李怡的紧密工作伙伴关系不局限于购书,相互的信任和磨合使我们发展了一个包括选书、订书、查重、编目、技术加工、大套书目扫描的全面和长期的合作计划。这个合作计划,使我馆工作的各道程序的衔接更为流畅,使新书能尽快上架流通,使目录扫描后的大套书能顺利移入密集书库,腾出了一般书库的藏书空间,也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和购书经费的分配更趋合理,这是中图对我馆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中图与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密切而有效的合作关系离不开中图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中图副总经理朱朝旭曾率队访问康奈尔大学,参观了我们图书馆和特藏的珍贵文物,进行了工作会谈。我也几次在北京见到了张纪臣总经理,我们的会晤如沐春风,大家促膝相谈合作远景。通过微信,我常与兰静和李怡互通信息,我们不仅是工作中的同事,也是相互关心的挚友。远隔重洋,我甚至可以从视频里看到中图员工的晚会,看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表演,体验到中图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境界。

中图的优秀工作作风也体现在与北美东亚图书馆界的广泛联系。每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图都盛情邀请北美的东亚图书馆馆员参加论坛、馆配等活动,组织大家与出版单位交流,展示数百家出版社的上万种最新学术精品,使参会图书馆馆员能够广泛选择、各取所需,每年大家都交口称赞、获益匪浅。中图对北美东亚图书馆界的支持还体现在对“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的鼎力相助。该学会是一个以研究文献资源为主的学术组织,学会会刊《天禄论丛》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北美和中国图书馆馆员在文献研究上的成果。长期以来,中图协助了会刊的发行,使中美图书馆馆员有一个交流专业经验、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学术合作的平台,功德无量。

孔子曾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图历经褴褛筚路、砥砺而行的拓荒、发展、腾飞,在哲学意义上,已从“必然王国” 抵达到了“自由王国”。晴空明朗,鹏程万里,我衷心祝愿中图彪炳史册,再创辉煌。

(作者系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上篇:堪称24小时的中图服务/余彤昭 下篇:我与中图的故事/崔晓莹